蒸煮袋破袋的类型以及造成破袋的原因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9年3月5日 关注数:1418 次 |
摘要:蒸煮袋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蒸煮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破袋”是最为困扰生产商的问题之一。
蒸煮袋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蒸煮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破袋”是最为困扰生产商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分析蒸煮袋破袋的类型以及造成破袋的原因。
蒸煮袋的破袋多发于以下几个部位:热封封边处破裂;热封边内侧破裂;由于热封层与外层脱层导致热封边内侧内层破裂。
1、热封封边处破裂。目前蒸煮袋普遍采用三边封制成平袋或自立袋的形式,由食品企业灌装后进行最后一边的封合,因此在分析热封边破裂的原因时,要区分破裂源。
对于制袋环节的封边破裂,主要是由于热封工艺的不合理而导致封边热封质量不达标。热封工艺是指利用高温热封刀对封口部位的上下薄膜施加预定的压力并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变为熔融粘流状态并粘合,经过冷却后具备一定的强度。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很多,热封温度、压力和时间相辅相承的影响最大,其中温度起主导作用。热封温度一般在薄膜的熔融温度和分解温度之间,蒸煮袋主要采用CPP膜或HDPE膜为热封层,其熔点较高,热封温度可设在180℃~230℃之间,若温度过低,即使压力再大、时间再长,也无法使薄膜达到熔融自粘状态。反之,温度过高则易使封口部位的膜材在压力的作用下熔融挤出,降低了热封部位的厚度和热封强度。
除了依据薄膜自身的属性设定热封温度,复合层数越少,复合厚度越薄,封刀的温度就要适度降低。薄膜熔融后,在粘流面上施加的压力大小也会对熔融材料的封合产生极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封刀落下的时候要保证面向内容物的封边内侧压力略小于外侧,这样避免熔接时内侧部位厚度减少,降低封边的热封强度。
对于灌装封口环节的封边破裂,除了同样存在热封工艺的问题,充填食物时的不规范操作易造成待封口部位的污染,从而影响封口强度。
2、热封边内侧破裂。这种情况指的是封边部位没有发生破裂,但封边根部薄膜却发生拉伸断裂现象,其原因同样在于制袋的热封环节,热封温度、压力设置过大,制袋速率偏慢等综合作用导致封口边缘内层薄膜被压制过薄,使得拉伸强度减弱,耐压能力显著降低。
3、热封层与其外层脱层,蒸煮袋从热封边内侧内层破裂。复合膜层间脱离,会极大破坏复合膜整体的抗拉强度,造成袋体易破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了解造成复合膜脱层的主要因素。以CPP等薄膜(热封层)——胶黏剂——铝箔——胶黏剂——PET等材料构成的三层复合蒸煮袋为例,脱层现象可能发生在任意两种材料之间,轻微时表现为复合膜在受力部位呈条纹状脱离,严重时蒸煮后呈大面积自然脱离。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胶黏剂的耐湿热粘接强度不够;
2. 胶黏剂中固化剂与主剂的比例不当;
3. 胶黏剂涂布量不足;
4. 熟化时间不足、熟化温度偏低;
5. 内层薄膜自身的热收缩率偏大;
6. 薄膜与胶黏剂配伍性不符。
(来自:包装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