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预热,常被忽略的关键工艺点!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关注数:1076 次 |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胶水预热只是无溶剂复合生产的一个小环节,操作简单,可有可无。但它却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控制点,有时还是重大质量事故或纠纷的根源。实事求是地说,它是无溶剂复合工艺管理的弱点或盲点。
在很多人看来,胶水预热只是无溶剂复合生产的一个小环节,操作简单,可有可无。但它却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控制点,有时还是重大质量事故或纠纷的根源。实事求是地说,它是无溶剂复合工艺管理的弱点或盲点。
1.胶水预热是一项关乎质量的重要工序
所谓胶水预热,就是将胶水在倒入混胶机储胶桶之前进行初步的加热,提高其温度,减少其在进入齿轮泵之前所需的加热时间。
胶水预热操作很简单,多数用户都是先将待用的胶水提前放进固化室,在加热存放一定时间后再取出来使用。显然,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可以做好这件事,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专业技能和新增投资。
遗憾的是,这个简单的小环节在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好,少数企业甚至完全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最后导致了不小的麻烦。
胶水预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到胶黏剂的工作温度,而胶黏剂的工作温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粘度和混胶均匀性。
无溶剂胶黏剂正常固化的首要条件是充分均匀的混合。而预热不充分很容易导致混胶不均匀,而混胶不均匀又可能导致局部不干。
我们都知道,局部不干是无溶剂复合生产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故障之一。每年都有多家企业出现局部不干的事件报道,经济损失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常常会导致用户与供应商、用户内部一系列的纷争。长期的实践证明:预热不充分导致混胶不均匀,进而导致局部不干是国内一个共性的工艺问题。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静态混合管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均匀混合。如果混合不均匀就加长混合管的长度。
有两个工艺特点操作人员必须理解:
1)胶水粘度不同其混合效果(均匀性)就不同。
胶水在不同温度下粘度是不同的,在某些温度区域内粘度会明显改变,这会相应地影响混胶效果。
2)静态混合管正常工作是有条件的。
所有静态混合管是有适用范围的,不同的混配比、不同粘度时其混合效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换句话说,静态混合管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自动混胶机五花八门,即使最先进的混胶机也还无法保障任何温度条件下胶水都能正常均匀地混合。因此,必须从工艺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2.胶水预热易说难做的原因何在?
1、胶黏剂和设备厂家并无明确要求,用户在初期不能充分意识到其严重性
目前绝大多数胶水厂没有预热的专门要求,尤其是胶黏剂的粘温特性和相应工作参数,许多胶黏剂厂家的服务人员都是模糊不清。设备厂家通常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不会主动提示。胶黏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如何预热、要求如何、风险怎样都不明确。因此用户从一开始就容易忽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2、预热要求难以统一,受季节影响大,还与每个企业内部条件相关
胶水预热的第一影响因素是季节和环境温度,当然还与其它诸多条件相关。
从长期观察看,与预热相关的复合故障存在高危季节、高危时段和高危班次和易发地区。
比如,由秋季转入冬季、由春转入夏季是高危季节,温度剧变是这些季节的特点;周末、假日和寒流来袭是高危时段,这些时段通常是管理的盲区(值守减少或缺失);晚班或凌晨班是高危班次,特别是换班情况,这些时间通常是操作人员最困乏或最容易投机取巧的时间;我国的中部、中东部和中西部又是易发地区,这些区域通常是天气大幅度改变而车间又没有空调或取暖设施。
其次,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包括仓储方式、物流布局和作业习惯,车间布局,包括车间密封状态、设备安装位置和通风条件等会对预热提出不同的要求。
3、预热标准本身不明确,难以量化
预热并不增加产量,因此很少受到关注,但一出问题就是大麻烦。许多企业根本没有关于胶黏剂预热的规范,即使有规范也缺少明确的量化指标。胶水预热是否充分也缺乏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一线的作业人员往往是凭个人经验来处理。比如说,某型号的胶水究竟要预热到多少度、要预热多长时间,特别是如何检测或确认一桶胶水里外是否都已预热充分,很少有企业搞明白并做到位。
多数企业没有监控手段,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相关记录。因此,预热状况整体上就是一个不受控状态。
4、预热没有过程监控和记录,出了问题往往无法查明原因
管理不精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管理人员并不全程跟踪工艺过程,特别是预热这样一个细小的跨区域、跨班组的作业过程。许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执行并不规范。
有两种现象很常见:
1)预热走过场。预热时间不够,放进去后很快就拿出来使用。没有进出时间和顺序标示,换人就随便取用。
2)热了再凉。过早地把胶水取出来,等使用时胶水已经变凉,其温度已与到车间温度相近,预热已近失效。
出现局部不干事故的企业几乎都查不到完整的预热过程记录。
3.胶水预热如何规范执行?
1、从源头开始,明确制定相关规范
相关三方(胶水厂、设备厂和用户)要将预热纳入前期技术交流和工艺培训的基本内容,并拟定相关操作规范。
胶水厂是最关键的角色,相关销售和服务人员要熟悉自己的产品、熟悉复合工艺,特别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如何正常使用胶黏剂都要有明确的书面规定。
设备供应商通常承担着工艺培训的角色,也要将胶水预热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当然,这需要与特定胶水厂合作沟通,深入了解胶黏剂特性。
用户必须基于供应商的要求制定预热的操作规范,从一开始就要有章可循。换品牌、换牌号要有相应跟踪过程。已经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的老用户也要相应地自查和补课。
2、抓住关键季节和时段,堵住管理盲点
多年的研究表明,预热不充分导致的局部不干集中出现高发季节和高发时段,而且表明上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实际是有规律的。
有三点用户要特别注意:
1)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规则。
即先预热先使用,后预热后使用。规则很简单,但确保执行到位并不容易。这就像乘电梯,要“先出后进”,乘公交要“先下后上”一样,道理人人都懂,但总是有不遵守规矩的人。
2)严格执行胶水转换和转运记录。
胶水从库房到固化室、从固化室到复合区域、到进入储胶桶都要详实的时间、温度、运行参数、经手人等信息的记录,还要复合卷材的编号、生产时间和固化时间的记录。在高危班次、或更换胶水品牌,最好还有检查人员的验证记录。
3)严格执行混胶机精度的例行验证。
在这方面设备厂家都有明确规定,关键在落实到位。
这几条的关键都是避免操作人员因追求产量而有意无意地违规或简化操作。
3、出现问题先查明真正原因,避免强行向供应商摊派或过分处罚员工
前面已经说明,预热不充分有时是比较严重的。但混胶不匀还有其它原因,比如混胶机本身设计缺陷、混胶机保养原因、操作违规等。我们提倡质量事故处理要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在实际生产中,要减少和防止两类情况的重复发生:
1)出现事故就找供应商分摊损失
有的企业一出现质量事故,首先就找胶黏剂和设备供应商,分担损失。
在缺乏完成记录的情况下,对原因的分析和验证往往很费周折。对胶黏剂和设备供应商而言,常常要自证清白,非常被动和困难,自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2)因过度处罚操作者导致现场作假
有相当一部分印刷企业制定了严厉的损失赔偿制度,操作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因害怕承担赔偿就可能作假,误导上层人员,并把责任推给供应商。
结果是原因并未查明,预防措施不能到位。这是一个常见的恶劣现象。
此外,管理人员必须了解一些胶黏剂和设备基本知识,减少和防止误判,比如:
设备故障通常不会自动恢复。因此偶尔出现又消失的现象通常都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顺便提醒一下,清洗混胶机并不能解决混胶不匀的问题。
储胶桶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并不代表各区域胶黏剂的实际温度。传感器参数达标并不能保障桶内每个区域的胶黏剂都是同一温度。冷胶会自动下沉到桶底,加上倒入时的冲击,冷胶沉到桶底的概率很高。而这时传感器可能无法检测到,冷胶就直接被吸入齿轮泵。这种情况是导致混胶不匀的最常见原因。
采用小桶和大桶的预热是有区别的。小桶(20kg)方便移动和预热,但随机性强。大桶(200或1000kg)方便采用自动上胶系统,是发展趋势,但如果不能自动加热保温和自动供胶,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麻烦。
(来自:包装前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