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无溶剂的问题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20年5月18日 关注数:1650 次 |
摘要:一方面,无溶剂复合初粘力较低,对基材张力控制要求较高,所以希望走料路径越短越好。使用单工位机型则具有走料较短、张力控制精度较容易保证、废品率较低等优点,而且设备价格也相对较低。
1. 无溶剂复合机为什么多采用单工位放卷和收卷?
无溶剂复合机多采用单工位型式,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无溶剂复合初粘力较低,对基材张力控制要求较高,所以希望走料路径越短越好。使用单工位机型则具有走料较短、张力控制精度较容易保证、废品率较低等优点,而且设备价格也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无溶剂胶粘剂有一定的开口时间,没有干式复合那样的高温干燥系统(停机易导致通道内基材过热变形),因此允许在停机情况下进行接换料操作。
因此,目前大多数无溶剂复合机都采用单工位型式。
2. 什么是双工位无溶剂复合机?其优缺点是什么?
双工位无溶剂复合机是指其一个放卷架(或收卷机)上同时可安装两个料卷、可实现不停机接料的无溶剂复合机。
此类机器的主要优点是:可明显减少由于停机换料必需的升降速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机器的工况也会较好。
其主要缺点是,因为走料较长,对机器的张力控制要求更高,废品率也会相应增加。对初粘力较低的无溶剂复合来说可能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此类机器造价也明显高于单工位复合机。
3. 什么是组合式复合机?其优缺点是什么?
组合式复合机是指在同一台机上可进行干式复合和无溶剂复合的两种方式作业的复合机。
其优点是,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满足不同材料结构的复合需要。其缺点是机器走料长,不利于无溶剂复合时的张力控制。
正是由于这些局限,实际中应用中组合式复合机的比例并不高。
4. 无溶剂复合机有哪几种装料方式?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无溶剂复合机装料方式主要有两种:气胀轴式和无轴锥顶式。
气胀轴式装料可靠性较高、对芯管要求较低,但换料操作效率较低,作业强度也较大。
无轴锥顶式换料简单快捷,效率高,作业强度低,其缺点是对纸芯要求较高,同时为了确保安全性,对设备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质量要求更高,制造成本也相当较高。
5. 无溶剂复合机常用哪几种张力控制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两种张力控制方式:一种是由"浮动辊(dancing roller或dancer)"式,另一种是"微位移(load cell)"式。
"浮动辊"式张力控制方式具有控制范围大、适应基材广(包括拉伸性材料)、波动缓冲性好等优点,但结构较为复杂。
"微位移"式张力控制方式具有精度高、反应灵敏等优点,但由于检测范围很小,因此一般只适合比较厚或非拉伸性材料。
实际中,一台无溶剂复合机可能在不同区段采用上述不同方式进行组合。
6. 复合机的自动纠偏装置原理是什么?常用哪些传感器(超声波,光电,气动等)?这些传感器使用范围有什么区别?
自动纠偏装置是一种自动检测并控制料带横向位置的系统。它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料带(基材)的边缘或者边线,利用控制系统计算分析其横向位置的波动或误差、并发出纠错指令,由执行机构纠正料带的横向位置。
常用的传感器有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气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适用所有材料,一般用于跟边。光电传感器主要用于跟线,但无法使用于透明基材的跟边。气动传感器适用于所有材料的跟边,但一般精度较低。

7. 铝箔放卷架和普通放卷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铝箔放卷架一般路径短,使用光面导辊,张力控制常采用小位移传感器。因为铝箔较薄易碎、且难以拉伸,所以传导路径较短,使用光面辊减少摩擦和皱褶。
而普通放卷一般路径较长,使用沟槽导辊,张力控制常采用浮动辊结构。
8. 阴阳膜放卷架和铝箔放卷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采用铝箔放卷架只有一个放卷架在工作,即普通放卷架处于非工作状态。
而采用阴阳膜复合时,由于是两幅薄膜在工作,因此有两个放卷架在工作,相应的有两套张力系统在工作。
9. 张力锥度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分段式张力锥度?
张力锥度是指在卷筒材料收卷时,从芯管开始,随着卷径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收卷张力通常由大到小逐渐减小。这种一个料卷张力从里到外张力减小的比例通常称为张力锥度。
分段张力锥度是为弥补直线性张力锥度对不同材质的收卷张力的需要,对不同阶段时收卷采用不同的张力锥度,从而控制收卷的整齐,以及减少芯皱的产生。
10. 无溶剂复合如何控制涂胶量?
无溶剂复合机一般采用五辊涂布方式,并采用独立伺服控制技术,其涂布量控制原理是:
- 根据不同类型的胶水(高粘度或低粘度胶水),设定计量钢辊和转移钢辊的间隙;并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各辊之间的工作压力。
- 通过调节转移钢辊和转移胶辊相对于涂布钢辊的转速比来改变各辊上胶膜的厚度,从而达到调整涂布量大小及其均匀性的目的。从理论上说,转移钢辊与涂布辊的速比主要决定涂布量,而转移胶辊和涂布钢辊的速比主要影响涂布的均匀性。
(来自:包装企业网)